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交織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數字化時代的復雜性也引發一系列管理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促進國有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加快企業數字化治理模式、手段和方法的升級,應以企業架構為核心構建現代化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治理體系,促進IT投資與業務變革發展的持續匹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隨著體量逐漸龐大,其內部錯綜復雜的業務流程、組織架構、數據網絡等因素可能使企業陷入“秩序危機”,因此,業務、應用、數據、技術等領域的有機集成勢在必行。
企業架構作為一種采用結構化和體系化方法描述企業結構元素及其耦合關聯的語言,其理論體系與應用實踐在我國已發展多年。從推動企業的IT建設,到賦能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南方電網公司貫徹企業架構的理念,用一張張生動的架構藍圖為業務—戰略—IT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完整而清晰的“施工”路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底座。在運用企業架構牽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應體現其“筋骨”力量,可考慮從如下幾個點發力:
一是統籌架構規劃,明確高質量發展藍圖。企業架構對上承接企業戰略,明確業務實施的現狀和藍圖,是企業戰略從規劃到實施的“數字橋梁”。架構規劃應全面而真實地描述公司整體業務運作情況,并支撐數字化落地。為了發揮橫向與IT協同、縱向各層貫通的效用,需要立足全局視角,上下齊心,從整體視角聯接各部門各單位與多項業務,遵循統一的架構規范、共同的溝通語言,保持各部門各單位能在同一個語義和語境下開展跨域協同和有效溝通,爭取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語境”,討論“同一個問題”,形成“同一個結論”,讓企業內各層級人員對業務現狀和數字化愿景目標有整體的理解,形成業務、應用、數據、技術領域人員的共同愿景,明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二是維護架構資產,注入高質量發展動能。企業架構的價值不僅在于幫助企業做好戰略設計和執行決策,還在于構建一套可重復使用并具備生命力的架構資產,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動能。架構資產庫不僅包括業務、IT架構資產在內的架構設計資產,也納入了架構治理相關的原則、管理辦法和系列信息技術規范等架構管控資產。其中,架構設計資產不僅涵蓋業務、應用、數據等資產的架構設計藍圖與演進路線,也包括一些交付物模板、標準規范、管理規定等支撐性資產。為持續保障架構資產的生命力,需要應用架構管理工具來持續完善與豐富架構資產庫信息,通過常態化的架構資產運營,及時分析架構資產的集成關系并處理異常信息,為架構資產的標準化、精細化與適配性保駕護航。
三是夯實架構治理,校準高質量發展路線。企業架構的先進性與生命力需要長效的架構治理體系與治理機制作為支撐,以確保企業高質量發展路線不偏不倚。架構治理關鍵在于,搭建好架構資產庫,建立健全治理組織、明確治理職責、制定治理辦法并常態化采取治理措施,保障企業架構在各個項目實施過程中落地和執行,從而構建各級企業架構資產運行監測、評價、治理和持續優化的運營閉環。架構治理體系與管理體系的要義共通,講求人員、信息和設備等聯合作戰,關鍵在于架構治理要素間的配合與集成。通過夯實架構治理,企業可以在數字化轉型中保持變革的穩定性,提升應對環境變化的敏捷性,優化資源投入、提升IT效率和降低IT成本,降低相關迭代和優化的成本,降低過度投資和低效決策的風險。
四是守住綠色旋律,提升高質量發展韌性。相較于數字基礎設施對企業帶來的顯性回報,科技投入邊際效益遞減、散漫建設引發的資源冗余帶來的影響更為隱性,也較深遠。在系統復雜度與IT成本迅速攀升的形勢下,通過企業架構來開展統籌布局,提升“算大賬”能力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勢在必行。若缺乏企業架構作為頂層指導,企業容易陷入“野蠻生長”的建設方式,難以妥善平衡業務需求與IT建設。據相關研究披露,應用企業架構的公司年均IT成本最多可下降約20%,且IT解決方案設計的偏差率也顯著走低,削弱了相關迭代、優化的成本。推動架構賦能企業綠色化發展,應從環境友好、高效、可持續三個維度進行發展目標的分解,并與企業數字化和IT戰略形成有效銜接,注重平衡科技的“高投入”與“真產出”,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韌性。
熊潔旖
(作者單位:南網數字集團數字化規劃研究中心)